立冬:

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。傳統觀念中,冬是結束的意思。進入這一時節,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,準備蟄伏過冬。人們沒有「冬眠」,就在立冬這一天「補冬」。民俗信仰中,立冬日要進補山珍野味,到了酷寒的冬天節氣裡,才不會怕冷。這個節氣,也是螃蟹正肥美的時節,台灣西部的沿海地帶,是盛產螃蟹的地區,肥碩黃澄的蟹黃,成了吸引饕客的美味佳餚。你喜愛吃「紅蟳」嗎?

「立冬」這一天,在臺灣有一個習俗,就是所謂的「補冬」。因為古人認為冬天的天氣寒冷,需要補充營養,所以你會發現街頭的「羊肉爐」、「薑母鴨」等冬令進補餐廳開始高朋滿座了。除此之外,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、四物雞來補充能量,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,有句諺語「立冬補冬,補嘴空」就是最好的比喻。

  在臺灣,「立冬」未必會感覺到非常寒冷,有時候甚至還會出現幾天的大太陽,天氣炎熱,所以有「十月小陽春」之稱,不過這裡的十月是指農曆的十月喔!

===================
市面上常見的藥膳食補:
1.薑母鴨:以老薑以及老母鴨等為主要材料,可以促進全身循環,並有使身體發熱的功效。老母鴨的功效為滋陰補血,可以治療因為血虛所導致的頭暈以及失眠,並且鴨肝具有補血作用唷!
2.羊肉爐:以羊肉和老薑為主材料,同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並且有助於手腳冰冷的人保持溫暖。羊肉的功效有補虛、益氣血等功效。但是如果正值感冒期間,可要避免吃太補的羊肉喔!
3.藥燉排骨:以排骨和枸杞等藥材為主原料,也有促進血液循環、使身體發熱的功效。另外,藥燉排骨也可以治療筋骨及四肢酸痛等症狀。
4.十全大補湯:主要材料為肉類(排骨、禽類、魚類)或香菇,加上人參、白朮、白芍、黃耆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熟地黃、肉桂枝等藥材燉煮。可減輕手腳冰冷症狀,並增強體力。但是感冒、熱症、女子月經期間、手術傷口尚未痊癒者不宜食用。

 

罹患疾病者進補注意事項:
1.減肥者:儘量選擇魚類、吃肉前先將皮或脂肪去掉、將湯上層的油撇掉再喝、多吃蔬菜、水果等高纖食品。
2.糖尿病患者:選擇脂肪較少的肉類、將湯上的浮油撇掉再飲用、攝取均衡飲食、避免食用過多肉類。
3.高血脂症患者:禁食肥肉、盡量選擇魚類、不喝含油量高的補湯、多吃蔬果等高纖食物(有助降低膽固醇)。
4.高血壓患者:勿喝太鹹的湯(湯中最好不要加鹽)、湯溫勿太高、選擇低脂肉類、勿吃太多加工品並減少沾醬的使用。
5.痛風患者:勿喝燉煮過久的濃湯(如火鍋湯或久煮的補湯等)以及雞精、少吃香菇、內臟以及乾豆類、多喝水(幫助尿酸排泄)、避免喝酒以及吃過多肉類和豆製品。

現代人平常吃得好、吃得飽,可說是常常有機會進補,所以冬令進補對現代人來說並沒有像以前一樣那麼重要。如果說有缺乏,應該也是缺乏蔬菜、水果的維生素、礦物質吧!?所以現代人進補,可說是應以蔬果為主才是!不過如果要使用傳統的食補,在身體過度虛弱、罹患發炎性疾病或感冒時都是不宜進補的時機唷!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h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